logo
  • 栏目频道
【德法与冬奥同行】 青春让志愿精神扎根冬奥
作者:张嫄
来源:德法语言学院
发布时间:2022-02-11 19:33:14
访问量:270

【德法与冬奥同行】 青春让志愿精神扎根冬奥

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为了冬奥会的胜利举办,众多青年志愿者参与的本次冬奥会志愿活动中,他们坚守在各个岗位不惧严寒,用青春的力量为冬奥助力!

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学院19德本2班的王佳宜同学。成为了在2022北京冬奥会兼冬残奥会期间志愿服务于北京西藏大厦的一名手检员。在志愿服务期间,王佳宜同学一直坚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信念和“快、准、精”的工作标准。在上岗的第一天就与其他同事缪力同心,扣留了八把十公分到三十公分不等的管制刀具,保证了会场的安全,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表扬。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的认真工作的初心。

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她发现语言沟通成为了一个重大障碍。可是她不甘人后、再鼓干劲提升英语水平,下班后放弃一部分休息时间练习口语,现在她已经能熟练与外国友人交流,在工作期间也总是收到外国友人的鼓励和感谢。王佳宜同学说:“每当听到他们的“谢谢”或者“Thank you”时,我由衷的感到开心。”,认真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

除了作为手检员的王佳宜,还有来自德法语言学院21法本4班的肖亚豪同学,作为石景山景区安保小组中的一员,他说:当听到导员说学校招募冬奥会志愿者就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很幸运,我各项都符合标准,参加了学校的安保培训,顺利的来到了北京!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推进,肖亚豪同学也终于进了北京。他用简单的话记录着自己的行程和生活,在他的记录中写到我们随后一起到了一个基地里面,我们时刻准备着随时出发,养精蓄锐,刻苦训练。”工作时的肖亚豪同学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他深刻的明白自己作为安保人员应尽的责任,尽管眼睛被寒风吹到红肿但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完成着自己志愿任务。

作为冬奥会寒冷深夜中的守夜人,21级法语司为民是一名来自德法语言学院的大一的学生,在得到学校招募冬奥会志愿者这一消息后,司为民主动报名,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河外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为冬奥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司为民的工作是负责阪泉服务区的安保工作。随着冬奥会的正式开幕,他们这个安保团队面临的考验就是需要夜以继日的到岗上班,以保证服务区内所有车辆的顺利通行。司为民说:“首先我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就是上夜班时的困倦。夜班时间为晚上十点至第二天早上六点,初次面临这种情况的我感到不知所措,就这样一夜未眠,感觉头晕眼花,身体也昏昏沉沉的,休息过后才会有所缓解。其次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夜越来越深,温度也越来越低。寒冷也成为了我们工作路上的拦路虎。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都深知自己所处岗位的重要性,所以不能轻易退缩或者擅离职守,从第二次值班开始我们就加强了保暖措施,并且大家进行轮流值班,提前准备好保温杯等,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和保暖。”

青春的力量助力着冬奥的举办,在新春佳节,还有许多个像德法志愿者一样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奔向冬奥志愿者的队伍,他们在做着一件更有意义的事。相信有了这样一批志愿者的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